2007年3月11日 星期日

台灣平面設計師 - 陳俊良



陳俊良

學歷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美術印刷科畢業

現任自由落體設計總經理
自由落體網站http://www.freeimage.com.tw/
素風景紙品副總經理




主要獎項
1997 台北國際視覺設計展-卡片創作金獎
台北國際視覺設計展-標誌創作金獎
華人設計名家百人展

1998 香港設計師協會"設計 98 展"∕優異獎

1999 華人書籍設計名家邀請展
國家優良設計獎-四項平面優選,一項包裝獲選台灣包裝之星
中華民國傑出企業領導人金鋒獎世界
包裝之星入選

2000 台北國際視覺設計展-包裝、型錄創作金獎、創作金獎評審獎
第四屆漢城亞洲海報三年展入選
日本 IPT2000 第六屆國際海報展入選
香港設計師協會"設計 2000 展"∕優異獎

2001 第十四屆法國國際海報沙龍展入選
北京申奧海報徵選入選
作品收藏
北京設計博物館永久收


作品介紹

台灣之瓷
餐具好美 飲食更有味
鶯歌的陶瓷走上國宴餐桌的那一刻,台灣精神似乎也更增添了幾分人文色彩。

台灣餐瓷 誰來代表
所謂「食文化」不僅追求吃得美味、煮得細心,舉凡相關的禮儀、美學、藝術都包含在其中。台灣向來是個美食天堂,每年前來朝聖的饕客也不在少數,遺憾的是,美味的料理卻一直沒有精緻器皿與之輝映。從另外一點來看,鶯歌陶瓷是台灣人傲視國際的強項之一,餐飲器皿卻始終缺席,未嘗不是一項遺憾。於是,在文建會的推波助瀾之下,台灣人終於有了足以和台灣美食媲美的食器,讓整個食文化更向上提升到更趨於完美的境界。

推動台灣當代精緻陶瓷餐具的催生者陳郁秀邀請到國內知名的設計師來賦予國內陶瓷品牌形象與生命,同時對於結合「現代東方」風格與鶯歌鎮台華窯燒陶技術所製造出的精緻器皿,給予提升台灣飲食文化的正面肯定。 由設計師陳俊良設計出的「天圓地方」是具有東方思維、世界準則的「國宴級餐具」水準。陳俊良說,天圓地方算是非常完整的一套飲食器皿,只要與飲食相關,無論鍋碗瓢盆,一應俱全,而且無論國宴、家宴或是兩人世界的濃情蜜意,都可以在43件作品中做靈活調配與應用,是兼容大眾與小眾,且完成度相當高的一項作品。 鶯歌陶瓷博物館專員莊秀玲表示,這一系列食器目前正在鶯歌陶瓷博物館展出,預計會展到今年年底,對「國宴級餐具」有興趣的人,除了可以前往參觀,陶博館也提供以五菜一湯為基礎的餐具組預購。針對六人家庭(共54件)、四人家庭(共42件)、兩人世界(共11件)所搭配的深碟、淺碟、調味罐組的食器組合,價格則視搭配件數而定,最貴的六人家庭組為一萬三千多元。

圓底變方 顛覆長相
「天圓地方」何以為名?單從外觀就能看出端倪。所有器皿都有著圓形的外觀,但是翻過來,就能發現其中奧妙所在。 「底部這兒,叫做圈足,也就是一般碗盤會做成圓圓的地方。」陳俊良指著圈足說,過去圓形器皿就必定搭配圓形圈足,他偏要向不可能挑戰,來個方形的圈足,這個創意不但搞得師傅人仰馬翻,也讓他在製作過程中遭受許多挫折。因為上圓下方的餐具,在收邊的時候,是個艱難的任務,更何況力求完美的陳俊良還要求收邊的角度要和緩、整齊。但是,當成品製成,就能知道他的堅持何在。圓形的盤面象徵天地遼闊,因此以飽滿的圓來表示,但是底部的方正,又代表宇宙週行不移的準則。

 陳俊良自己還發現另外一個逗趣的地方:「從上往下看,這些食器跟古錢還真像!」沒錯,古人說孔方兄,就是這個樣子呢!

現代東方 簡而不凡
雙子座的陳俊良似乎永遠活在挑戰與衝擊之中,擅長於平面設計的他,對「美」向來有種不容妥協的堅持。二○○二年自全球各國六千張海報設計中脫穎而出,得到Savignac法國國際海報沙龍展設計大獎的他,總是不忘為自己的設計留下優遊自在的一片佈白。從海報到陶瓷餐具,陳俊良始終堅持他所謂的「現代東方」。 現代東方究竟是什麼?仔細觀察陳俊良的作品,無論海報或者陶瓷餐具,都十分倚重書法的流暢元素與中國水墨佈白概念。「天圓地方的設計是以國宴為出發點,所以,我摒除了繁複的線條,讓簡潔、明快的線條呈現出陶瓷之美。」 鶯歌當地的宣傳品使用了陳俊良設計的霽色調羹,外表貌不驚人的調羹,就是有一股說不出來的味道,仔細瞧,才發現調羹柄的曲線俊秀不凡,像極了斜倚的柳枝,尾端的包角則如微微彎曲的樹葉,模樣可愛。 天方地圓整套作品當中,只使用到兩個顏色,分別是用於盛裝菜肴、米飯器皿的雨過天青色(霽色)以及運用在咖啡湖、茶碗、酒杯的墨色。相較於東方習慣在節日慶典時的鮮豔奔放,陳俊良寧願選擇古樸的素色,他認為創作跟飲食一樣,無需花稍,追求簡單的幸福,才能得到更深層的滿足。

五大系列 團隊心血
事實上,天圓地方的43件作品並非全由陳俊良獨力完成,整個設計團隊包含五大系列:

●美意延年,書法家董陽孜以狂草表現漢字韻味。

●南島鴻光,以設計師王行恭所設計原鄉符號為軸來妝點。

●戲夢人生,透過企業識別設計師林磐聳選取的東方臉譜圖騰,佐以系統整合化來展現。

●知竹常樂,建築師陳瑞憲對於彩色比例與建構空間感的表現,以微色差表現「知足常樂」的謙虛美好。

●飲食思源,由陳俊良自行操刀,淡雅勾勒出現代台灣風格。

每個系列都有一個共通性,就是以食器的基本型為出發,辨識度極高,並且在所有餐具中加入新東方視覺型制。在陳俊良心中,美不等於複雜,他喜歡在設計當中摻入濃厚的人文氣息,讓設計品自然而然地散發出類似禪風的一種簡潔。 例如:從這些餐飲器皿中處處可見仿宋式的燒陶方式,細密裂紋無形之中為食器增添了文人氣息;將盈握的茶杯稍做翻轉,可以清楚的看到杯身並沒有大鳴大放的花紋,取而代之的是一枚枚別具色彩的篆刻印記。 飲食思源系列為了要喚醒台灣人對吃的初衷,特地以淡雅的色彩勾勒出現代台灣風,並且在食器四周印上台灣各地地名的肖型印,讓人品嘗珍饈佳肴的同時,也能夠懷想起對文化生活的印記。


國宴餐瓷 全民適用
陳俊良本身就是個非常懷古的人,他常掛在嘴邊的就是:為什麼懷古就要拋棄現代?為什麼愛上東方就不能結合西方?因此,將東方思維置入國際視野之中,是他所謂的「現代東方」。 他也從不曾為了追求「美」而罔顧現實生活。在他的心中,美要令人賞心悅目,同時要兼顧到實用性,因此,在設計天圓地方這一系列精緻餐具的時候,除了他大力提倡的「現代東方」之外,實用性也是考量點之一。 什麼是美?陳俊良說,比例合宜就是美。當他從平面的海報設計走向立體的餐具,最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在簡單的變化當中創造出不同的生活表情,而這種表情並不是陽春白雪。說得更白話一點,他所追求的美是全民的,可以出現在國家尊榮的宴席之上,同樣,也可以在市井人家中用來招待賓客。 「重要的是從人文出發!」透過這套精緻的陶瓷餐具,陳俊良想表達的是對土地的感情,怎樣的「味覺」是天下第一等的享受?那不是單靠廚匠手藝能展現出來,更要透過審美功能與生活文化的傳遞,才有可能架構出一個屬於台灣的全民飲食文化。 「未來是圓融的美好;當下是方正的踏實。」外表溫文儒雅的陳俊良認為自己就像是天圓地方這作品一般,對朋友有著包容的個性,對自己卻有無比的堅持。正如他的辦公室,偌大的空間當中,竟然充滿了各式各樣的方形,就像他對自己的要求一樣,一絲不苟。他曾在海報書《欲花園》當中這樣描寫自己:「四方若太虛,一意孤太寂」。仔細推敲,這不正是天圓地方的最佳寫照嗎?




























































































沒有留言: